一、概述   

      对于既有建筑而言,往往会遇到两个不同时期的建筑紧贴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后期建造的砌体结构在与早期建造的砌体结构交接处,往往不会可靠拉结,而仅仅是紧贴在原房屋墙体上,此时,严格意义上讲,该后期建造的砌体结构的墙体不属于封闭的墙体,该房屋与原建房屋交接处的墙体端部不能视为存在可靠的平面外支撑,若计算中按四边支撑的情况考虑该墙体的承载力验算是偏于不安全的。

      理论上,这种墙体属于有三边拉接、一边为自由端的墙体,在砌体结构规范中未给出这种墙体的计算高度的计算方法。砌体结构规范第5.1.3条给出了带壁柱墙或周边拉接的墙的计算高度的方法,如表5.1.3所示。

      由该表可知,对于四边拉接的墙,其计算高度与房屋的横墙间距s及墙体高度H有关。除了图片情况,其计算高度一般都小于墙体的高度。对于三边拉接、一边为自由端的墙体,若采用这个计算高度来确定墙体的高厚比及影响系数,则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先将其视为上下两端拉接,左右两端自由的墙体,如此可以将该墙体视为排架方向的柱,由表5.1.3可知,对于一般的刚性方案,可以认为其计算高度为1.0H,如此计算结果则是偏于保守的。

二、计算程序的处理

案例:

      为了确定常用的PKPM软件和YJK软件对这种构件的处理方式,建立了如图所示的计算模型。

1、PKPM程序的计算结果

     具体分析南侧两个墙肢的计算结果可知,两个墙肢的竖向压力基本一致,计算结果的不同在于其影响系数不一致,左侧小墙肢的影响系数为0.9,右侧小墙肢的影响系数为0.78,中部墙肢的影响系数与右侧小墙肢一致,也为0.78。由该影响系数反算,可知,该模型南侧墙肢中,左侧墙肢的计算高度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表5.1.3中的四边拉接墙的计算高度公式计算,而右侧墙肢的计算高度按1.0H取值,这与我们前面的分析结果一致。即PKPM程序是考虑的该类墙体的支撑条件的,偏安全的将其计算高度取为了1.0H。

2、YJK程序的计算结果

       具体分析南侧两个墙肢的计算结果可知,两个墙肢的竖向压力基本一致,计算结果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墙体面积以及砌体强度的修正系数不同造成的,而其影响系数完全相同,均为0.9。也就是说,YJK程序对于该类墙体的计算,未考虑其一边为自由端的不利影响,仍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表5.1.3中的四边拉接墙的计算高度公式计算该类墙体的计算高度,并由此计算其影响系数,计算结果是偏于不安全的。

 三、小结

1、对于常见的后建砌体结构墙体未与原结构墙体拉接的情况,若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5.1.3条的方法确定其计算高度及影响系数是偏于不安全的,这是因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5.1.3条的方法针对的是对于四边拉接的墙,若采用该计算高度来确定三边拉接、一边为自由端墙体的高厚比及影响系数,则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

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未给出这种墙体计算高度的计算方法,可以偏安全的按左右两端自由、上下两端拉接的砖柱计算高度的计算公式来确定此类墙体的计算高度,对于刚性方案,可偏安全的取1.0H。

3、案例的试算结果表明,PKPM程序是按照1.0H的计算公式来确定此类墙体的高厚比和影响系数的,是偏安全的,而YJK程序是按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5.1.3条的方法来确定此类墙体的高厚比和影响系数的,是偏于不安全的。建议实际工程可采取PKPM程序的计算结果比较妥当。

4、当工程实际出现这种情况时,后建砌体结构不应与先建的砌体结构建在一个计算模型中,应分别计算,否则程序无法辨别墙体的支撑情况。